出版社: 南京大学出版社
出品方: 南京大学出版社·守望者
副标题: 都柏林记忆
原作名: Time Pieces:A Dublin Memoir
译者: 金晓宇
出版年: 2019-11-20
页数: 228
定价: 49.00元
装帧: 精装
丛书: 守望者·文学
ISBN: 9787305075223
内容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❅— 漫游私人的文学地理,追寻时间与逝去的秘密。
❅— 布克奖得主班维尔,写给都柏林与记忆、逝去的情书,犹疑温柔。
❅— 都柏林,诗、酒、音乐、戏剧、童年,永不枯萎。
❅— 2005年击败“宿敌”石黑一雄拿下布克奖 | 2011年荣获弗朗茨·卡夫卡奖
—————— ❅ ——————
❅ ❅ 内容简介
爱尔兰,欧洲神秘的岛屿,都柏林,古老而文艺的心脏。
在那里,他们曾年轻、写作、做梦、满怀憧憬,然后老去。
巴黎之于海明威,是一场流动的盛宴,都柏林之于班维尔,同样如此:乔伊斯、叶芝、贝克特等纷聚于此,在都柏林寻找自己的文艺梦。在班维尔的引领下,一场奇妙而独特的都柏林之旅就此铺展,重回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黄金创作年代,游荡于此时彼刻的都柏林的文化、建筑、社会、历史、班维尔的文学交友记忆与创作现场……
❅ ❅ 媒体推荐
一首流动的赞歌,献给悉心孕育年轻艺术家...
❅— 漫游私人的文学地理,追寻时间与逝去的秘密。
❅— 布克奖得主班维尔,写给都柏林与记忆、逝去的情书,犹疑温柔。
❅— 都柏林,诗、酒、音乐、戏剧、童年,永不枯萎。
❅— 2005年击败“宿敌”石黑一雄拿下布克奖 | 2011年荣获弗朗茨·卡夫卡奖
—————— ❅ ——————
❅ ❅ 内容简介
爱尔兰,欧洲神秘的岛屿,都柏林,古老而文艺的心脏。
在那里,他们曾年轻、写作、做梦、满怀憧憬,然后老去。
巴黎之于海明威,是一场流动的盛宴,都柏林之于班维尔,同样如此:乔伊斯、叶芝、贝克特等纷聚于此,在都柏林寻找自己的文艺梦。在班维尔的引领下,一场奇妙而独特的都柏林之旅就此铺展,重回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黄金创作年代,游荡于此时彼刻的都柏林的文化、建筑、社会、历史、班维尔的文学交友记忆与创作现场……
❅ ❅ 媒体推荐
一首流动的赞歌,献给悉心孕育年轻艺术家的城市。
——《影像》
班维尔写给这座城市的情书。
在他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都柏林的生动回忆中,这本书找到了它真正的核心。
——《爱尔兰独立报》
美妙……班维尔的漫游,就像鹰的飞行一样,既狂野又全面,又让人想象更多。
——《纽约时报》
作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❅ ❅ 作者简介
约翰·班维尔(John Banville)爱尔兰著名小说家、编剧。
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。班维尔的小说以精准、冷酷、充满辩证的散文风格著称,同时兼具纳博科夫式的创新。他的主要作品有《哥白尼博士》(1976年布莱克纪念奖)、《开普勒》(198 1 年《卫报》小说奖)、《牛顿书信》《证词》(入围1989年布克奖短名单)《幽灵》《雅典娜》《裹尸布》等。
2005年,凭借小说《海》获布克奖。
2011年,获弗朗茨·卡夫卡奖。
近年来,班维尔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。
❅ ❅ 译者简介
金晓宇,生于天津。自由译者,从事翻译二十多年。英译中图书有《船热》《诱惑者》《写作人生》《嘻哈这门生意》《剧院里最好的座位》和《十首歌里的摇滚史》等;日译中图书有《和语言漫步的日记》《飞魂》和《丝绸之路纪行》等。现居杭州。
目录 · · · · · ·
那令人着迷的城市,我饥渴的年轻灵魂无限向往。 ——班维尔
—————— ❅——————
1 关于时间
2 西塞罗、维柯和艾比剧院
3 巴格特奥尼亚
· · · · · · (更多)
那令人着迷的城市,我饥渴的年轻灵魂无限向往。 ——班维尔
—————— ❅——————
1 关于时间
2 西塞罗、维柯和艾比剧院
3 巴格特奥尼亚
4 在街头
5 登毗斯迦眺望巴勒斯坦
6 花园里的女孩
7 重获时间
❅
附录一
附录二
致谢
授权致谢
· · · · · · (收起)
原文摘录 · · · · · ·
丛书信息
喜欢读"时光碎片"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· · · · · ·
> 更多短评 7 条
时光碎片的话题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条 )



时光碎片的书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1 条 )
> 更多书评 1篇
读书笔记 · · · · · ·
我来写笔记-
韧勉 (勤谨和缓,恒定毅勇,难惑以非!)
艺术就是不断努力,透过人类细微的日常行为,洞烛先机,从而探究出(或者至少尽可能探究)存在的本质究竞是什么。对艺术家来说,探讨存在的问题,和哲学家探讨它一样,都是合理的正如海德格尔在谈到自己的哲学思维时承认的那样,他也只是想在其中探寻到里尔克在诗歌中已经探寻到的东西。2019-11-23 16:50 2人喜欢
-
韧勉 (勤谨和缓,恒定毅勇,难惑以非!)
艺术就是不断努力,透过人类细微的日常行为,洞烛先机,从而探究出(或者至少尽可能探究)存在的本质究竞是什么。对艺术家来说,探讨存在的问题,和哲学家探讨它一样,都是合理的正如海德格尔在谈到自己的哲学思维时承认的那样,他也只是想在其中探寻到里尔克在诗歌中已经探寻到的东西。2019-11-23 16:50 2人喜欢
-
韧勉 (勤谨和缓,恒定毅勇,难惑以非!)
艺术就是不断努力,透过人类细微的日常行为,洞烛先机,从而探究出(或者至少尽可能探究)存在的本质究竞是什么。对艺术家来说,探讨存在的问题,和哲学家探讨它一样,都是合理的正如海德格尔在谈到自己的哲学思维时承认的那样,他也只是想在其中探寻到里尔克在诗歌中已经探寻到的东西。2019-11-23 16:50 2人喜欢
1 有用 虾米 2019-11-20
即便是对一座城市的记录,伟大的艺术家还是能刻上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。班维尔的艺术在于其“细”,始终以孩童之眼来对待都柏林生活的神秘之处,“艺术就是不断努力,透过人类细微的日常行为,洞烛先机,从而探究出存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。”他对事物的勘察,总能让他像博尔赫斯那样,“有那么一刻能瞥见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秩序的可能性。”班维尔考究到通过一块石头、一座雕像、一条街道,勾连起一个个人,他们的过去和现在,以及一... 即便是对一座城市的记录,伟大的艺术家还是能刻上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。班维尔的艺术在于其“细”,始终以孩童之眼来对待都柏林生活的神秘之处,“艺术就是不断努力,透过人类细微的日常行为,洞烛先机,从而探究出存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。”他对事物的勘察,总能让他像博尔赫斯那样,“有那么一刻能瞥见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秩序的可能性。”班维尔考究到通过一块石头、一座雕像、一条街道,勾连起一个个人,他们的过去和现在,以及一座城市在时空中所凝聚的光影、色彩和气味。他浸淫其中,某种意义上,他使之不朽。 (展开)
0 有用 韧勉 2019-11-23
都柏林是爱尔兰精神文化的象征,班维尔对都柏林的热爱深入骨髓,他选取了都柏林的七个具有文化典型意义的地点,使用了一种“六经注我”的笔法,将一切有关此地的名家生平,卓越作品与精神观点,用以描绘都柏林历史、文化、自由精神的时光碎片。“死人总是以活人身上的姿态,才最终让我们相信,他们从未离开。”(第68页)这句话是本书的点睛之笔!
0 有用 恶鸟 2019-11-21
班维尔的游记,还是蛮精彩的,翻译也不错,当然和本雅明写柏林,还是差一截,比海明威写巴黎,也还是差一点,比阿城写威尼斯也还差一点点。班维尔最喜欢的作品还是他的《海》
0 有用 黎戈 2019-11-24
不是以儿童低矮视角试图还原色香味的那种回忆录,而是以一个成熟艺术家的阅历和品味,重临和笺注了往昔的地标,空气中的幽幽气味,是七位大师与自己相接的记忆碎片、酒、腌鲱鱼合成的爱尔兰这个文学强国的气味。
0 有用 宗清 2019-12-04
过去是从什么时候成为过去的。深信艺术和色情是密切相连的,就像一对躺在彼此怀里的恋人,逐渐显现在清晨的薄雾中,点缀用雕像装饰的空气。总是对未来过于渴望,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不幸构成的深不可测的谜团,是多么的纠缠。必须从生活里较骇人的痛苦中逃脱出来,我们养成了期待的坏习惯,萦绕人心。
0 有用 宗清 2019-12-04
过去是从什么时候成为过去的。深信艺术和色情是密切相连的,就像一对躺在彼此怀里的恋人,逐渐显现在清晨的薄雾中,点缀用雕像装饰的空气。总是对未来过于渴望,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不幸构成的深不可测的谜团,是多么的纠缠。必须从生活里较骇人的痛苦中逃脱出来,我们养成了期待的坏习惯,萦绕人心。
0 有用 赫恩曼尼 2019-11-29
博尔赫斯说,现实的表面不时地在这里或那里显露出一条微小的裂缝,透过它,我们有那么一刻能瞥见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秩序的可能性。约翰·班维尔写都柏林,其实是在写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在这座城市留下痕迹,他们如飞鸿掠过天空,最终无踪无影,却将他们的温情、古怪、抱负和爱留在了这座城市,这让我们的存在不再是镜花水月,而有了灵魂的温度。而我们的城市,看似繁华,可为什么如此匮乏呢?
0 有用 晓林子悦 2019-11-26
作者行走在都柏林的大街小巷,巡览各处地标,他还有一个伴游的“都柏林通”朋友,与《尤利西斯》有点相似。班维尔以这部随笔回忆录致敬爱尔兰的文学大师们,历史文化与作者本人生活的旧迹不断重叠,也不断重生。文笔细腻深情。
0 有用 黎戈 2019-11-24
不是以儿童低矮视角试图还原色香味的那种回忆录,而是以一个成熟艺术家的阅历和品味,重临和笺注了往昔的地标,空气中的幽幽气味,是七位大师与自己相接的记忆碎片、酒、腌鲱鱼合成的爱尔兰这个文学强国的气味。
0 有用 韧勉 2019-11-23
都柏林是爱尔兰精神文化的象征,班维尔对都柏林的热爱深入骨髓,他选取了都柏林的七个具有文化典型意义的地点,使用了一种“六经注我”的笔法,将一切有关此地的名家生平,卓越作品与精神观点,用以描绘都柏林历史、文化、自由精神的时光碎片。“死人总是以活人身上的姿态,才最终让我们相信,他们从未离开。”(第68页)这句话是本书的点睛之笔!